集团报刊

南海之畔,湘女匡慧的"良心果"修行 -凯发体育app

2025-08-11 17:34 [来源:华声在线] [责编:李慧]
字体:【 】

华声在线8月11日讯(通讯员 张小成)一场名为"威马逊"的台风,在2014年的盛夏撕开了海南的宁静,也为湖南郴州姑娘匡慧与这片热土系上了不解之缘。那时远嫁杭州的她,从海南经销商口中听闻台风过境后,当地村里大片橡胶林被狂风吹倒,满目疮痍刺痛了她的心。出于对海南的眷恋与田园养老的憧憬,一个大胆的念头在她心中萌生:何不扎根这片土地?既能圆自己的田园梦,也能为当地村民添份生计。

就这样,匡慧果断地承包下200多亩受灾的橡胶林地。最初三年,她托付当地友人代管,却只见资金持续投入,回报始终杳然。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日渐拉大,面对农场地困境,匡慧毅然卸下都市的安逸,独自一人奔赴海南,亲手来打理这片承载着希望的土地。

初涉农门的日子,比南海的烈日更灼人。花生、地瓜、子姜,乃至当时风靡的琼中绿橙,她都一一试种过,却总与这片土地的脾性隔了层纱。三年心血培育的绿橙终于挂果,却因管理疏失遭遇树林老化、病虫害侵袭、品种混杂的困境。痛定思痛,她挥起砍刀,将200多亩橙子尽数伐去,与其在错路上徘徊,不如转身寻找一条更适合地路径。这一次,她将目光投向了凤梨。

为摸清凤梨种植的门道,匡慧的足迹踏遍海南岛的田埂,每逢资深农户便俯身请教,在田间地头反复试验,把每一次失败都酿成经验的养分。而管理的难题,更在与本地工人的磨合中凸显:农户们浸润着海岛特有的从容,农忙时亦不疾不徐,与她追求的高效现代农业理念形成奇妙的碰撞。破局之法藏在"共情"里,匡慧果断变雇佣制为合作制,让农户以劳力入股,从"打工者"变为"主人翁",丰收后按约定分取果实。身份的转变如春风化雨,催生出自发的干劲。

回望初心,匡慧坦言最初不过是想寻一处养老的田园。从关注台风后橡胶林的命运,到希望为当地人添份生计,当双脚真正踩进泥土,她才读懂农业远非"种植"二字可概括,更扛着一份食品安全的千钧重担。

多次试错让她清醒:农业光有情怀是不够的,专业管理、技术迭代与市场洞察缺一不可。从"让自己吃得放心"出发,她渐渐将目标放得更远——"让更多人吃上真正安全、自然成熟的水果"。如今匡慧700多亩的种植基地里,200亩香蕉与500亩凤梨各自生长,她的坚守简单而执拗:"不追求最大,只做让人最放心的水果品牌之一"。同行中她的体量或许不算顶尖,底线却如南海礁石般坚硬:不催熟、不打蜡、不泡药、不作假,让每颗果实顺着时节生长,用时间与良心浇灌出本真的甜。

"农业很苦,也很慢,是对耐心与责任感的极致考验。"作为90后女性,每日在烈日下奔波的匡慧,不是没有过动摇。工人效率的参差、天气的喜怒无常、资金长期投入的沉默,都曾让她深夜自问"为何坚持"。但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感,总能将她拉回田埂。

她见过行业里为求卖相滥用的"科技与狠活",那些让水果失却本味的手段,彻底颠覆了她对"吃水果有益健康"的认知。"若连入口的东西都让人不安,何谈健康?何谈良知?"这份追问,让她在凤梨田埂上站得更稳——要让更多人尝到自然成熟的安心。

"我的力量或许微薄,但这是我为自己种下的信仰。"在匡慧心中,种水果从来不是简单的生产,而是一场修行。它逼着人回归初心,拷问良心,反思价值。"入口的东西,必须对得起自己的良心。"这份执念,让她挣得不多却睡得安稳,走得缓慢却步步扎实。"我常想的不是为自己做什么,而是还能为社会多做些什么。"

谈及公益,她总说自己算不上企业家,不过是践行"勿以善小而不为"。帮工人的孩子筹措学费,帮本地小农户打通销路,农忙时多备几桌热饭——这些细碎的温暖,在她看来只是"该做的事",却如涓涓细流,汇聚成推动社会前行的力量。

展望前路,她的目标清晰如镜:短期拿下有机认证,建起全程溯源系统;长远则想打造健康种植联盟,将自己的标准分享给更多小农户。"一个人可以走得快,一群人才能走得远",这是她在泥土里读出的真理。

作为女性创业者,匡慧想用自己的故事告诉世界:"农业从不是'懒人事业',它需要长期坚守、细致管理与真正的耐心——而这些,恰是女性与生俱来的优势。"在她看来,女性的细腻与韧性,能在土地上绽放独特的光芒。"农业赚不了快钱,却是最有温度的行业。"

她期盼着,整个行业能早日明白:人民的健康永远该放在首位。"或许这样会走得慢,但每一步都踏实。"在创造价值的同时,守住"健康第一、安全第一"的初心——让土地回归本真,让果实自然成熟,让人们吃得安心。这不是生意,是良知,是责任。

南海的风拂过凤梨田,卷起阳光的味道。匡慧仍在这片热土上忙碌,用一颗匠心,种出带着诚意的"良心果",也种着农业的温度与未来。

责编:李慧

一审:李慧

二审:汤世明

三审:王超

来源:华声在线

焦点图
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