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声在线8月12日讯(通讯员 陈馨怡)2003年,袁友如老师从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,此后便扎根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第二中学,开启教育生涯。二十二载春秋流转,她深耕思政教育沃土,以爱为犁、以责为种,耕耘出满径桃李芬芳,用坚守与担当诠释师者初心。
一、思政课堂:让理论“活”起来的主阵地
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,袁友如老师深知其重要性。面对思政学科理论性强的特点,她不断钻研教材教法,致力于让理论知识“活”起来、“实”起来。
钻研教材时,她逐字梳理知识点逻辑,深挖理论背后的时代价值。讲解“社会基本矛盾运动”,结合隆回县产业从传统农业到特色文旅、现代农业的变迁,让学生直观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、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互动,明白理论对社会发展的指导意义。为让思政课贴近生活,她关注时事,课间和学生聊“两会”民生提案,课堂上就用这些素材,引导学生分析“以人民为中心”发展思想的落地实践;讲“人生价值”,引入本地道德模范故事,让学生懂得平凡岗位也能闪光,把思政课从“说教场”变为“共鸣场”。
她还积极紧跟教育潮流,每年参加市县思政教研培训,将“议题式教学”“大单元设计”等新理念融入课堂。设计“青春与家国同行”议题,让学生分组调研隆回籍援疆干部、乡村振兴创业者故事,课堂辩论分享,使思政小课堂连通社会大课堂,知识不再是死记硬背的考点,而成了指引人生的罗盘。
二、育人管理:严爱并行的成长守护
(一)班主任:学生成长的引路人
担任班主任,袁友如老师秉持“严爱相济”原则,关注学生成长细节。她有本“育人明细账”,学生家庭情况、学习短板、心理状态,都清晰在列。高一时,班上一名因父母离异而性格孤僻、成绩下滑的学生,她悄悄联系家长沟通,又在班级活动中创造机会,发现其美术天赋后,鼓励参与校园文创比赛。渐渐,学生打开心扉,成绩回升,还成了班级“文艺担当”。
她的“严”体现在习惯培养:早读前5分钟站立诵读、错题本“三色标注法”、每周班会“反思成长会”,用细节帮学生筑牢成长根基;“爱”融入共情陪伴:高考前学生焦虑,她自费买解压小礼物,晚自习后陪跑操场放松,让学生知道“不是一个人在战斗”。因这份用心,她多次获评“优秀班主任”,带的班级成绩突出,走出一批有担当、有温度的少年。
(二)备课组长:学科团队的领航者
作为政治学科备课组长,袁友如老师是团队“定海神针”。每周集体备课,牵头“三查三议”:查学情漏洞、教法不足、知识衔接;议教学创新、分层作业、备考策略。年轻老师磨课,她全程参与,从导入“钩子怎么挂”,到课堂生成“问题怎么导”,倾囊传授经验。
在她带动下,政治组形成“老带新、新促老”的良性循环。她指导的青年教师,有的在市县教学竞赛获奖,有的成长为备课骨干,团队多次获评“优秀备课组”。她还牵头开发“红色隆回思政校本课程”,挖掘魏源思想、向警予精神等本地红色资源,让思政教育更具乡土感染力。
三、辐射引领:思政力量的向外延伸
(一)教学示范:经验共享的传播者
因教学实力突出,袁友如老师成为县域思政教育“种子选手”。2022年隆回县高考复习研讨会,她执教“哲学矛盾观与高考解题”示范课,把抽象哲学原理和高考真题结合,用“一题多解 错因诊断”模式,展示如何把备考做实做活,课后耐心解答老师请教,毫无保留分享经验。
她积极参与“送教下乡”,到偏远乡镇中学上思政课。面对教学资源匮乏,用“故事教学法”盘活课堂,讲“联系观”结合本地山林保护案例,让学生明白生态链联系,既传知识,又种下生态保护种子。
(二)师徒结对:青年教师的成长助力
在学校“青蓝工程”中,袁友如老师是“严师傅”。带徒弟立下“三个一”规矩:每周听评一节课、每月共读一本教育专著、每学期完成一个教学小课题。有徒弟备《文化创新的途径》,初稿平淡,她带着走访隆回非遗“滩头年画”传承人,观察传统技艺融入现代文创的实践,回来重新设计课堂,让学生分组为年画设计新应用场景,课堂生动起来,也让徒弟悟到“实践出真知”的教学真谛。
在她指导下,多位徒弟在市县教学竞赛获奖,成长为思政学科新秀。徒弟们说:“袁老师教的不只是技巧,更是育人的情怀与坚守。”她连年获评“优秀师傅”,成为青年教师成长路上的助力者。
四、荣誉积淀:廿二载坚守的成果见证
二十二载深耕,袁友如老师收获诸多荣誉:“优秀青年教师”“十佳青年教师”,是青春奋斗的印记;“教学质量先进个人”“三等功”,见证课堂实效;“隆回县高中政治骨干教师”,是专业深耕的勋章;邵阳市教师业务考试“优胜奖”,彰显她始终保持的学习力。这些荣誉,是前行动力,正如她所说:“思政教育是温柔的‘点燃’,我愿做微光,让孩子眼里有光、心中有方向。”
从师大毕业的青春学子,到深耕二中的思政名师,袁友如老师以二十二载光阴,化作照亮学生的光。她用思政课堂培根铸魂,以育人管理护航成长,凭辐射引领带动团队,在隆回教育土地上,书写“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”的教育诗行,让思政教育火种,照亮更多学子逐梦之路。
责编:李慧
一审:李慧
二审:汤世明
三审:王超
来源:华声在线